定期刊物

破解火災逃生迷思!濕毛巾摀口鼻、躲浴室?這些錯誤觀念恐奪命

破解火災逃生迷思!濕毛巾摀口鼻、躲浴室?這些錯誤觀念恐奪命(圖文來源:健康遠見)  

華食品公司彰化廠今25日清晨發生大火。彰化縣消防局指出,受困22人全數找到,總計10人送醫前已無生命跡象(OHCA),送往彰化醫院、員榮醫院急救中。究竟火災發生第一時間該如何正確應變,增加逃生、救命機會呢?這些快速判斷、安全自保守則非知不可!
除了平日應準備三種居安思危常備包之外,防災觀念也是必須時時複習、演練的一環,更是讓人對於居家空間安心的必要因素。
不管是地震或火災,一旦災難來臨時,可能會因驚慌而手足無措。事先擬好完備的「家庭逃生計畫」,才能在逃生時及早採取正確的應變措施。火災時該怎麼做? 

 


1.快速判斷能否滅火:先快速判斷是否能滅火,如沒把握則放棄滅火,確保逃生退路。 

2.正確的滅火方式:
油鍋起火:油鍋燒起來時,請沿著鍋緣蓋上鍋蓋,讓火源窒息。蓋上鍋蓋後,趕快關閉瓦斯及抽油煙機,確認火勢熄滅後,再用大毛巾沾濕覆蓋。不要舀水滅火。油比水輕,如果舀水滅火會讓油浮在水上,隨水蒸汽四散,會讓火越燒越旺。
電器著火:先關閉電源,再使用濕棉被或地毯覆蓋住電器。用水滅火可能會引起觸電。
火災逃生:先用手測溫,以手背輕觸門板進行測溫動作,如果感覺很燙,表示門外有高溫危險,此時千萬不要開門逃生。如果門板不燙,才可考慮逃生。
向下逃生:先打開門縫查看,若無煙、熱氣襲來,建議「往下」逃生。若往下跑遇到火、煙,則轉往水平方向避難,例如:跑至4樓時看到3樓樓梯間有煙,應改往樓其他方向跑。
Tips:火災逃生請勿搭電梯!因可能會斷電,電梯不具有防高溫的功用,搭電梯不但無法逃生,還可能被濃煙嗆到窒息而亡。
就地避難:開門即有煙(不確定火在上或下),應立即「關門」就地避難,逃到房間或陽台等相對安全的區域,並盡速撥打119,告知救災人員位置。
Tips:就地避難的重點是「關門」,完整的關門在火場可撐30分鐘以上,因此把門關上,可爭取多一點求救時間。

火場的特別注意事項!
OK 選擇實心的門:若要就地避難,應選擇有實心門的區域,塑膠門、玻璃門、有鏤空或玻璃裝飾的門,沒有阻隔煙熱的功效,不適合避難。
NG 切勿躲浴室:浴室的塑膠門不耐高溫,無法防火,門下方的透風百葉,也易讓濃煙竄入。此外,排水孔下方有「存水彎」,積水易留在排水管裡,所以也沒有新鮮空氣。
NG 不要用濕毛巾摀口鼻:現代建築物型態及生活用品以石化類佔絕大多數,燃燒時會產生大量毒煙,濕毛巾對過濾毒氣體無太大幫助,準備濕毛巾反而容易錯失黃金避難時機。
NG 不要用塑膠袋套頭:呼吸會在塑膠袋上產生霧氣,影響逃生時的視線,塑膠袋遇熱也會溶解而黏在皮膚上。

滅火器怎麼用?
每個家庭都應裝設滅火器,遇上火災時可以救自己一命。居家型滅火器最常見的是「乾粉型」,平時應熟悉操作方式,火災時才能準確撲滅火源。

•  使用口訣:拉、瞄、壓、掃。
•  使用位置:使用滅火器應站在上風處,並距離火源1至3公尺,噴出的藥劑才不會灑到自己身上。
•  購買合格的滅火器會有如圖的小標籤,是消防署認可的型式,建議採購以此為主。

 

喝酒臉紅是肝代謝好?台灣無酒日揭酒精不耐症致癌秘密!(圖文資料來源:健談網 專家諮詢:台灣酒精不耐症衞教協會​) 

本傳奇音樂大師、作曲家坂本龍一於3月28日不幸罹癌去世,他堅毅地面對病魔接受各樣治療,自2014年起力抗癌症長達9年。坂本龍一於2020年罹患直腸癌,台灣媒體即著重探討直腸癌之危險並衛教如何預防篩檢;而坂本先生更早在2014被診斷出咽喉癌,飲酒是咽喉癌的危險因子與如何減低罹癌風險,卻較少被討論。眾所周知,坂本龍一是一位香檳酒愛好者,更曾為香檳酒作曲演出轟動一時,而飲酒不僅提高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更也是增加罹患口腔、咽喉、食道癌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07年已經將酒類飲料及酒精所產生的乙醛認定為人體的一級致癌物。乙醛的暴露及累積在體內會大幅提升罹癌風險。根據202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統計顯示,飲酒會導致至少七類型的癌症風險增加,分別是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肝癌、大腸直腸癌與女性乳癌,其中酒精影響女性最為顯著的是乳癌,而在台灣男性則是口腔、咽喉及食道癌!根據美國研究報導,竞然有高達一半以上一般民眾不知道飲酒會導致癌症,酒精影響不分國界,台灣也應正視酒精提高罹癌的風險,讓民眾知曉其危害。
飲酒會臉紅是表示身體對酒精耐受性好,能夠喝更多酒?其實是飲酒會臉紅是酒精不耐症者飲酒後的典型症狀,還會伴隨頭痛、心悸、嘔吐、宿醉等。飲酒後須靠體內的「乙醛去氫酶(ALDH2)」代謝酒精及酒精所產生的乙醛,酒精不耐症是遺傳性ALDH2基因缺損,導致體內缺乏乙醛去氫酶進行正常代謝。酒精不耐症是東亞人特有的遺傳性缺損。亞洲人有酒精不耐症的比例遠高於歐美人,亞洲國家中又以台灣比例最高,達47%,其次是日本的40%。所以台灣也是全球患有酒精不耐症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若有飲酒、抽菸、嚼檳榔習慣的人,單獨飲酒、抽菸或嚼檳榔罹患口腔癌、口咽癌、喉癌、食道癌的風險增加五至十倍,對重度飲酒的人來說,風險更超過三十倍。特別帶有酒精不耐症的民眾,風險更可高達百倍以上。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酒精不耐症?除了自費去醫院或基因檢測公司進行DNA 檢測外,也可透過簡易的酒精棉片自我檢測方法。以先用40%以上的消毒酒精或飲用酒精將一片OK繃中央的綿片沾溼,再將OK繃貼在手臂內側的皮膚約15-20分鐘後撕開。如果酒精綿片接觸的皮膚部位有泛紅的反應,那大概就是患有酒精不耐症。不過這個檢測大概只有70-80% 的準確度。
酒除了有大眾較為熟知的肝、膽、胰、腸胃及上消化及呼吸道等身體影響外,大腦的影響是較容易被低估的。情緒在酒精作用下,低落憂愁、更為不穩,睡眠也因酒而淺眠、多夢、容易間斷、提早醒來。除了斷片這樣的短期記憶影響外,飲酒造成的長期記憶受損也所在多有。酒後上路帶來的生命逝去、家庭破碎的新聞,更每每刺痛你我的心。統計顯示,飲酒後增加風險最高的部分是頭部外傷,這與酒駕影響密不可分。另外接近五分之一的自殺個案也都與飲酒有關,酒精成癮更是造成個人健康、家庭、社會極大的傷害和負擔。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跨國大型研究證實,飲酒並沒有所謂的「安全量」,過往提到少量飲酒稍微保護心血管之看法,也被更多其他疾病增加的風險所抵消,同時,即使少量飲酒也會增加致癌風險,這些健康風險會隨著飲酒量增加而隨之攀升!202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加拿大政府也頒佈新的飲酒指引,一週可以喝的酒量以兩瓶啤酒或兩杯紅酒或兩小杯烈酒為限。根據最新研究,飲酒是沒有安全量的。實際上酒從第一杯下肚開始,就對健康有所損傷。

為了讓民眾能更了解並重視酒精的影響,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於2019年首次發起5月9日為「台灣無酒日」倡議活動,目前獲得政府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與150個民間單位的認同與多方響應。2023年的「無酒日」,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和台灣酒害防治協會邀請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台灣成癮協會、輔仁大學公衛學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共同舉辦「台灣無酒日嘉年華」,5月9日當天10:00-17:00在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南向製菸廠)有各項活動,贈品,內容豐富,邀請民眾免費參加。另外協會也邀請專業導演與演員,一同拍攝「關公再世」無酒日宣導短片。若是一千八百年前的紅臉關羽來到了現代,他將怎麼與「酒」為伍?他有酒精不耐症嗎?從他身上,我們將一同發現飲酒的影響不容小覷!盼望透過「台灣無酒日」的宣導活動,號召民眾關注飲酒的危險,飲酒對個人健康及社會的傷害,支持「無酒、節酒、零酒精」,避免健康亮紅燈。